甄宓是河北縣人,容貌美麗,喜讀詩書,是個秀外慧中的佳人,「河南有二喬,河北甄宓俏」這話不是假的,但美人兒畢竟不是得天獨厚,甄宓從小父親便過世,在兄長的陪伴下成長,後來許配給了袁紹的次子袁熙,

命運多舛的甄宓並沒有就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,袁熙婚後留下妻子北上幽州,曹操大勝袁紹後,曹丕率先衝到袁府,一見到傳聞中的絕世美人就神魂顛到,曹操知道曹丕喜歡甄宓,就把甄宓許給他 (哀,古代女人真的可憐,像個禮物似的,伺給誰就是誰的),

幾年之後,曹丕稱帝,封了甄妃為后,至於甄后往後的人生,就不贅述了,只能說紅顏薄命,甄后最後是含冤而自繹的(再嘆)

 

後人推測,曹植就是默默愛著這個可憐又可愛的女人,為什麼呢?

洛神賦的原名是「感甄賦」,後來明帝看過了,才改名為洛神賦,感甄賦不難讓人聯想到是在「感甄妃」

而且,歷史中的洛水女神,是伏羲的女兒,宓妃,傳說中宓妃跌入洛水溺斃,後來變成為洛水之神,宓妃的名字和甄宓都有個宓字,看來曹植是掛著洛水女神宓妃之名,其實是要抒發對甄宓的感情吧!

 

曹植愛著知書達禮的皇嫂,可是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,再深的感情也是惘然,所以寫下了洛神賦讚美甄后的脫俗,並惋惜著這沒有結果的愛戀?

 

 

 

 

 

經過現代的考察,發現這一切,都.是.個.誤.會!

古代的「甄」,「鄄」二字通用,所以曹植的感甄賦,感的不是甄宓,而是感「鄄」,曹植寫洛神賦的時候是32歲,當時文帝聽信讒言,將曹植扁為偏遠地帶的鄄城侯,曹植胸懷大志卻無力施展,抑鬱的寫下洛神賦,暗喻自己的處境

所以!洛神賦中絕世的女神,不是形容任何一個女人,而是曹植在隱喻自己的美好,他暗示文帝,他就像洛神一樣是高雅脫俗而不可多得的,希望得到文帝的重用

洛神賦中最後的「雖潛處於太陰 , 長寄心於君王」表面上看起來是洛神對曹植說的話,而事實上曹植要傳達給文帝的,他希望文帝明白,即使他身在偏遠的地方,他仍寄心於君王

 

曹植和甄妃的感情糾葛完全是誤會之下的產物,其實仔細分析,就會發現他們倆人煞到對方的機率幾乎是零,

甄宓大曹丕五歲,曹丕又大曹植五歲,當年曹丕納甄妃時,曹植才13歲,甄宓這個謹守禮教的女子應該不會對只有13歲的小鬼有非分之想,小夥子曹植應該更不會對這個比他大十歲的大姐有興趣,而且,兩個人的生活沒有交集,怎麼培養感情?

所以這個傳說中的三角戀,是不存在的

 

哀,我當初知道這一切只是個美麗的誤會時,其實是有點失望的,洛神賦的美不單只在它靈巧而精確的辭藻,還有那其中無限的想像--想像著那深深的愛慕,深深的遺憾,

如果寫出洛神賦,不是因為深愛一個人,而只是表達自己的手段,那文字似乎都只剩下空殼,只是華麗文字的排列組合,不再動人了,

才子愛上了美麗的甄妃,把無法實現的愛與夢寄託於洛神賦,這浪漫而無奈的悲劇,就是洛神賦吸引人的地方,才子的文字因為沒有目的性而顯得純情珍貴,可是,其實一切都是誤會,才子目的大著呢!

只是,洛神賦引發的傳說,也是在曹植意料之外了,世間就是如此的難以預料,他沒感動到文帝,倒是感動了一竿子不相干的人

 

其實我仍默默的想像著,洛神賦是不是還有別的可能性呢?說不定,仍然是為某個愛人寫的,說不定...

曹植已經不再,時間也不能倒帶,歷史就是這樣洶湧的翻朝換代著,誰記錄著誰,誰又解釋著誰,什麼是真的,什麼又是假的?

 

或許感受文學時可以阿Q一點...感受自己所感受的.

...曹植當時真正的心情,就讓曹植自己品味吧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niano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